“我能够光荣脱贫,一靠县里的好*策,给我推荐扶贫专岗,家庭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二是靠双手勤劳奋斗,我家的日子,现在是芝麻开花节节高!”12月12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谢庄村,舒清霞登上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述自己的致富经和脱贫感悟,“咱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勤劳致富,没有甩不掉的穷帽子!”
舒清霞今年64岁,家庭因丈夫和儿子重病致贫。宁津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她介绍了座椅编织的工作,简单易学好操作,在家完成后公司上门回收,挣钱顾家两不误。她自己学成后,还将村里45名妇女都培养成了编织能手。现在,舒清霞从一个人干到带着一屋子人干,不仅自己拔了“穷根”、摘了“穷帽”,还赢得了村民的尊重。
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脱贫明星”讲故事、致富能手讲经验、帮扶干部讲*策、涉农专家讲技术、法律专家讲法规、乡贤模范讲家风,是宁津县改造贫困群众的思想世界精神风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村民免费拍全家福
“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无论理论宣讲,还是实践活动,群众很反感‘高大上’的夸夸其谈。”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主任武书勇说,“我们注重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切口’,导入*策理论‘大主题’,让文明实践与幸福人生有机融合,群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
“我是在共青团宁津县委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那些好心人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我要带着最初的梦想来建设我的家乡。”10月17日,在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第六个全国扶贫日暨宁津县脱贫攻坚报告会现场上掌声不断,战泽业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他说,为了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帮助,自年考入大学至今,已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26万元;年,他回到家乡——宁津县保店镇,创办了山东故乡牧业有限公司,广泛吸收贫困群众就业,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和贫困群众走向新生活。
“我们村的山楂也上了网,全村70万斤山楂,销售额比去年翻了两番!”日前,宁津县相衙镇杨老头村村民杨增林高兴地说,“多亏了电商扶贫志愿者,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给我们送‘致富经’!”杨老头村的山楂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相高、口感好,可是村民不懂电商销售知识,只依靠传统的叫卖或者坐等果商收购,年景不好烂在地里,每年收入都不乐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商扶贫分队的志愿者们每月常态化开展“电子商务田间地头大讲堂”,从果农需求出发,让杨老头村的山楂插上了“互联网”翅膀。
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整合利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涉农惠农资源,统筹县、乡、村三级平台、项目、资金、人员资源,梳理理论宣讲、科普培训等8大类服务类型志愿服务项目个,注册队员余人,根据群众需要,面向农村、基层提供精准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宣讲活动0余次。
“扶‘钱’不如扶‘智’,不仅要扶‘今天’,还要扶‘明天’。”宁津县委副书记毕志国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同时与改革制度、体制、机制,形成一套能够保障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脱贫成果持久保持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