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人因蜱虫病去世后为其净身3人也相继去世
TUhjnbcbe - 2023/5/11 21:33:00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


  小说《盗墓笔记》中钻人体内嗜血成性的“草蜱子”,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蜱虫”,同样活跃于现实生活中。它的体型和跳蚤差不多大,叮咬钻进宿主体内后会持续吸食血液,身体随之膨胀,其携带的多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可引起局部损伤或部分蜱传疾病,重可致命。


  在我国,蜱虫分布广泛,随着天气渐热,蜱虫进入活动高峰期,相关蜱传疾病也多有发生。5月27日,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近日,包括他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因患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另有1人正在接受治疗。*先生说,同村有老人此前同样因蜱虫病去世,包括*先生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曾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接受治疗的患者曾来老人家探望,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但有病*学专家指出,总体来看,类似传播事件“较为少见”。


  “去年村里有个老人被蜱虫咬死,但多人传染事件此前在我们村从未发生。”天桥村*支部书记徐书记表示,目前村里每天开展消杀工作,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信阳市疾控部门人员、潢川县级领导已分别前往当地了解情况。信阳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经向潢川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咨询后,对方称已了解该情况,近期将前往调查。


  一老人因蜱虫病去世后关联多人死亡或发病


  据*先生介绍,年过七旬的同村老人*城(化名)此前高烧不退,开始以为只是重感冒,医院治疗没有好转,随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病情危急,抢救也无力回天,回村后于5月5日去世。根据当地风俗,入葬前要给逝者净身穿寿衣。6日,应*城家人的请求,*先生的父亲*骅(化名)等人前往*城家帮忙。


  11日葬礼结束后,66岁的*骅出现身体不适。“他一开始感觉走路没劲,还发低烧。”*先生称,他当时身在外地,母亲以为是寻常疾病,并未在意。没想到,父亲很快转而开始发高烧,在当地的私人诊所输液后仍未转好。随后,*先生母亲医院检查,医生称疑似蜱虫病,医院救治。15日,*先生母亲将丈夫送入信阳医院就诊,经多项检查后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病情严重。


  *先生称,当时主治医生得知同村老人此前因蜱虫病去世后,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先生母亲致电询问后发现,帮忙净身更换寿衣的另外两位老人也都出现了高烧症状。

*先生父亲的住院检验报告。当事人供图


  医治多日未见好转,*先生协调将父亲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但父亲状态日渐不佳,意识有些模糊,依旧高烧不退,于5月26日下午不幸去世。


  家住商城县的8旬老人杨老汉(化姓)是*城的舅舅,此前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后因相似的病症于5月20日去世。他的孙子杨向俊(化名)介绍,杨老汉过去身体很好,从未吃药看病。但从*城葬礼回来后过了一两天,就开始发烧,出现全身发疼、乏力等症状。杨老汉独自住在老屋,邻居17日发现老人身体异常后跑来告知他。


  杨向俊说,杨医院,发现血压很低,后转送至信阳医院救治,进行蜱虫病相关检测。第二天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19日再检测呈阳性后开始输液用药。19日夜里,老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等情况,经抢救后稍有好转。20日早上5点许,老人不幸去世。


  杨向俊告诉澎湃新闻,医院后,*城的儿子把涉事的2位医院治疗,其中一位是*城的兄长,年事较高,此前也帮逝者净身穿衣。杨向俊称,*城的儿子在聊天中明确提到,医院被诊断为蜱虫病,但老人不太相信,觉得可能是被其他病*所感染。

杨老汉的出院通知书。当事人供图


  *先生称,杨老汉去世后,*城的兄长、*骅相继去世,三人年龄都超过60岁。*城的另一位亲戚正在接受治疗。


  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旬老人张立华(化名)是*城的妻弟,住在潢川县的另一个村。*城确诊后,张立华曾2次前往探望。


  张立华的儿子和妻子目前也在武汉。张立华的儿子告诉澎湃新闻,*城确医院后,张立华曾去看望他。彼时*城的意识还比较清醒,他的儿子陪伴在旁。“当时*城突然要侧身,我爸怕他摔下床,就去扶了一下,抱着他往床中间挪,这是两个人唯一一次肢体接触。”


  *城病危回到村里之后,张立华又去看望他,但“只是在一旁看“,*城当时已虚弱地说不出话来。


  5月16日前后,张立华开始发烧,症状加重。他先被送入信阳医院,被确诊为蜱虫病。但由于该院医疗资源有限,“呼吸机不够用”,还被告知重症治疗医生在外研修,于20日转院至武汉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目前病情相对稳定。


  5月29日,澎湃新闻致电*骅的主治医师,其证实*骅和*城的兄长确诊的是蜱虫病,相关检测呈阳性。


  可以“人传人”,多通过血液传播


  为何突然多人患上“蜱虫病”,*先生怀疑是给逝者净身穿衣过程中被感染,“当时遗体上有插管没拔下来,可能是之前抢救输血时用的。清洗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里面的血弄到他们身上,可能就感染了。”杨向俊则说,他了解到,*城去世后仍戴有呼吸面罩,插着导尿管等,“内有积液”,费了很多力气才拔下来。


  对于死者插管内残留血液的传染猜测,病*学专家常荣山认为,相较而言,死者遗体上的残留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物品通过接触传播后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表示,从总体来看,类似传播事件的发生较为少见。


  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汪华教授和该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鲍昌俊副主任医师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临床传染病杂志》刊登论文,通过对两起家族聚集性蜱虫病的检测研究,证明“蜱虫病”可以“人传人”——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鲍昌俊曾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多数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小。在人和人传播中,主要通过血液感染,呼吸道传染可能性低。


  记者注意到,该论文中的一则研究实例和前述事件有相似性。年4月,一名80岁妇女因高热、血小板减少死亡。不久后其女儿、女婿等6名亲属陆续都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这6人都曾在老妇生病期间及过世后与其密切接触,包括为其穿衣服、擦身体、换寿衣等。


  研究专家们检测该家族成员的血样后发现,6人血样均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阳性。


  年,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的公告》。文中提到,健康人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与该病死者尸体接触,也会导致病*传播。对于当时全国多起该类人传人的报道,文中称“主要是与防护不当有关。”


  5月27日至29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双柳镇天桥村徐姓村*支部书记。他证实了前述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徐支书表示,此前并不知道*城的病情,当有涉事老人去世后,便前往*城家询问,家属告知是死于蜱虫病,随后便向当地疾控部门汇报这一情况。


  徐支书称,他没看到*城的确诊单,也不清楚*城究竟是被蜱虫叮咬后感染,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他还表示,*城去世后,考虑到存在传染病传播风险,天桥村村委要求后续去世者家属不得直接将遗体运回村里,并采取相应卫生措施,进行消杀。为了尽量减少传播源,村里还组织灭蚊。家住商城县的杨老汉去世后,其所在村的村支书也上报了该情况,信阳市疾控相关人员随后来到当地开展调查。


  “事情发生后,村民们都感到有些害怕,我们正尽力安抚,做好卫生和防范,跟进涉事家庭情况。”徐支书表示,近日县级还召开大会,重点介绍卫生防控,县级领导也来到村里了解情况。


  原卫生部办公厅年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提到,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属于”聚集性病例”。调查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信阳商城县蜱虫病多发


  蜱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新华社曾报道,蜱虫病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等省份,河南信阳地区是高发区。发病时间呈明显季节性趋势,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


  曾有专家介绍,信阳山区的蜱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而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地,全市范围大规模种植茶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咬后留下的伤疤。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年以来,信阳商城县蜱虫病多发。年7月,商城县突发大面积蜱虫叮咬致死事件引发全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当地分离并确认,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首次发现后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被叮咬后,人最短在2至3天后发病,通常潜伏期在1至2周左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这种病的病死率达12.7%至32.6%,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特效药。一些老年患者、治疗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后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


  年,河南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70例,死亡4例。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这些患者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发病年龄以40岁至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为何商城较严重?年,中国气象报社曾刊文指出,商城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在盛夏季节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当地山区和丘陵地形较多,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动植物资源,加上商城地处大别山北麓,阳光寡照,为蜱虫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家属希望相关方承担一定责任


  *先生表示,帮去世老人更衣是出于同村人的情谊,但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他希医院能够承担一定责任。此外,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蜱虫病的危害,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彻查此事。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沈海东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蜱虫病”相关的诊疗规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蜱虫病”目前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进行报告,而医院对于乙类传染病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控制传播措施,故医院未能控制传播源“存在过错”。然而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如病情的恶化、未及时诊治、*人家人的过失等等,是个“多因一果”的侵权。医院是否应对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承担赔偿责任,要承担多少责任,医院未能控制传播源这个“因”对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这个“果”的参与度比例,及医院过错程度综合确定。


  对于家属相关法律责任,沈海东认为,如果经鉴定后证实是在“帮逝者净身穿衣”的过程中被感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由于村民属于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被帮工人”要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的。若存在无法鉴定的情况,只能根据客观的其他事实进行推论,比如是否有其他接触源等。


  其次,要看*城家人是否存在过错。如果明知蜱虫病可传染、遗体上存在传染源,且未提供安全保障措施或未进行消杀处理,就让村民直接近距离、且深度接触遗体,显然存在过错,要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比例,要结合村民及*城家人过错程度比例来确定。


  知名法律博主

谈典看法、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指出,从法律上,“被帮工人”要承担一定责任,提供一定补偿,但也要判断帮忙的村民是否尽到了“注意”义务,自身是否有防护意识等等,需要两者综合考虑。


  病*学专家常荣山指出,一般来说,感染传染病的患者及尸体需要特别处理。医疗机构很少通知家属病危后允许病患返回住处。去世后也需要采取卫生处理,就近火化。为何*城病危后仍可返回村里?


  5月29日,澎湃新医院皮肤科。工作人员称蜱虫病不通过接触传染,病危者可以返回原住处。对于*城的情况,她表示无法透露病人隐私。截至发稿时,澎湃新闻未能与*城的家属取得联系。


  延伸阅读:


  被咬切莫生拉硬拽,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


  蜱虫(Tick),又叫壁虱,常被误以为属于“昆虫纲”,实际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与蜘蛛是同一个纲。分为软蜱和硬蜱两大类型,生活史复杂,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宠物、牲畜等动物皮毛间,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我国共有2科9属种蜱。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介绍,在虫媒传染病中,蜱传播的病原体种类最多。目前已知的蜱虫可以携带种病原生物,包括83种病*、20种立克次体、14种细菌等。


  蜱叮咬后可引起局部红肿、皮炎等典型的症状,一般均较轻微。长时间叮咬(通常认为大于24小时的叮咬)可能会传播多种严重疾病,除了前述常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外,还可引发莱姆病、蜱传脑炎(我国称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某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经*素注入人体内,可引起“蜱瘫痪症”,甚至呼吸抑制,如治疗不及时2周内可瘫痪或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蜱瘫痪症”也多见于儿童。


  年6月,江苏盱眙一家三人被蜱虫咬伤,两人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一人抢救半个多月后才出院;年5月,沈阳抚顺一2岁男童被藏于头皮里的蜱虫叮咬持续5日,被发现时,喝饱血的蜱虫膨胀几十倍,医生只能将蜱虫所在的一小块肉切除;年4月,一中年男子被蜱虫叮咬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被紧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蜱虫叮咬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但也无需过于恐慌。央视新闻介绍称,蜱虫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蜱虫都吸人血,即便是被吸血蜱虫叮咬了,医生临床观察也发现,由于蜱虫携带的病*与人体免疫力不同,只有10%被叮咬的人才会发病,而且大部分病情轻微,危重的比例比较低。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年7月正式发布的我国首版《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年版)》中指出,目前蜱咬伤的发生率“缺乏数据”。


  那么,该如何科学防止蜱虫叮咬?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首先应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山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做好个人防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建议穿浅色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佩戴帽子等以防被蜱虫叮咬。


  此外,可以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离开蜱虫栖息环境地区时,应检查衣物、身上和宠物体表是否携带蜱虫。有宠物的家庭要定期给家里宠物仔细洗澡、做检查、驱虫。


  福州市疾控中心网站刊文称,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更不能在被咬时用水冲。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地烤蜱虫的身体,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对伤口做消*处理。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此外,湖南省疾控中心网站还刊文指出,在蜱虫分布区,可使用针对爬虫的广谱卫生杀虫剂,按说明书上推荐用药量用常量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即可很好地控制蜱虫密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人因蜱虫病去世后为其净身3人也相继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