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市“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部署中,关于卫生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攻坚情况。
一、以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为中心,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一是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核酸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由疫情初期的1家增至46家,日均检测能力达到8.93万人份;市、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至少配备两套以上核酸检测设备,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重点专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市新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个、位居全省第8(其中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0个、位居全省第1)。院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11医院全部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建设36家发热门诊。二是高标准建设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按医院标准建设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占地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张,医院、医用战略物资储备库、应急指挥中心组成。主要承担我市传染病医疗救治、医学观察、生物实验室、市级医用物资战略储备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调度功能,计划年底前建设完成。基层标准化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全市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达标。德州“急救”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评估,成为全省院前急救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化项目。三是加强全市防疫物资储备。争取中央直达资金万元,全面做好防护物资储备,依照“采储结合、分级储备,统筹调配、资源共享”原则,建立以*府储备为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为支撑的防疫物资储备体系。全市防疫物资共储备防疫类.76万件(套、只)、救治药品17.74万盒、消杀品23.66万盒,设备器械台(套),移动核酸检测车2辆。同时,按照张普通床医院所需疫情防控物资,消杀产品日产能从吨增至吨。四是中医药专科水平稳步提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中医药参与率达%,疫情期间为全市密切接触者及一线工作人员累计发放中药预防汤剂约15万剂。引进微医、中国中药等企业助力我市“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拥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14个、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个、市级重点专科33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0个。6医院9个专业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开展首批德州市中医药优势专科和县域龙头专科评选,共评选出38个建设单位。建立德州市中医肛肠医学中心,医院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医院医院建成全市首个“互联网+智慧中医药”中医医共体,积极推动“互联网+医护到家”新型中医药服务模式。我市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互联网+中医药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7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二、以留住卫生人才为重点,建立与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兴德”行动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深化“假日专家”工程,柔性引进高校院所、医院的知名专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已招聘人。截至年底,全市全科医生数量达到人,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2.67人。二是推进疾控中心体制改革。实行*委书记、主任分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着力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已为市、县疾控机构核增事业编制近名。全市疾控机构遴选首席专家33名,全市3人评定为齐鲁卫生领*人才、8人评定为齐鲁卫生杰出青年人才。进一步完善全市疾控机构收入分配制度,为全市疾控机构近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三是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全市“疾控大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集中培训39期,全方位提升疾控系统卫生应急处置、传染病防控、实验室检验检测、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组织临床业务骨干参加公共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先后培训医护人员余人。组织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分组开展现场实践技能操作培训5批次24场次,切实提升市县疾控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市疾控中心与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先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行医、教、研全方位融合发展,目前已与潍坊医学院合作举办了一期检验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检验人员26名,逐步打造一支专业能力扎实、科研水平高、质量管理能力过硬的检验检测队伍。
三、以完善卫生指挥体系为目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及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常态化领导指挥体系。设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李猛书记任组长,杨洪涛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疾控中心,实体化运行,下设综合协调、监测信息、疫情研判3个工作组,人员配置、办公设施等均已落实到位,具体负责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研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领域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成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带班和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市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做好值班车辆、值班人员准备,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组织市中心血站加强血液储备、保证血液供应;组织市直医疗机构预留救援床位93张,畅通绿色通道;组织市疾控中心做好汛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建4支专业卫生应急队伍,2个应急保障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杀、检验检测等相关设备、物资准备,确保能随时处置突发情况。三是积极对接山东省传染病预警监测平台。医院对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基层哨点卫生院对接工作,现全部对接完毕。全市个传染病哨点医疗机构已经全部与省传染病预警监测平台对接完毕,注册率、数据对接率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全面实现了省卫生健康委要求的传染病信息自动上报,实现了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传染病信息之间的共享,对全市传染病信息进行甄别、分析、预警,一旦发现异常,能够立即应急预案,从而实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传染病监测“关口前移”,提升了传染病预警监测能力。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市医保局全面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总要求,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责任,坚守岗位,急事特办,制定一系列应急特殊*策,为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后盾,发挥了医保作用。
一、出台疫情防控医保特殊*策
1.制定了医保基金预付*策。确保新冠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得不到救治,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患者救治。全市各级医保部门及医院和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的基层医疗机构预付疫情防治专项基金万元,医院拨付周转金.59万元;向家医保协议定点医疗机构预付药品结算款.07万元。
2.将疫情救治药品和项目临时纳入医保支付*策。对国家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3.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执行医保先付费后结算*策。无论是否参保,无论当地参保还是外地参保,救治费用医保基金先行垫付,一律先救治后结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二、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医保结算工作
加强与国家及各省、市医保联网结算平台的对接,及时清算患者费用。目前,我市定点救治机构申报的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已全部结清,结算率%。全市共结算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人次,医药总费用98.99万元,医保支付75.8万元,报销比例80.33%;已结算留观患者人次,医保支付87.34万元;跨省确诊患者24人次和疑似患者8人次,医药总费用25.82万元,已分三批次清算完毕,医保支付21.59万元。
三、推行医保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
固化疫情期间“不见面”办理医保事项措施,积极倡议和引导群众推行网上办事,通过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