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面具体实用山东德州发布智慧城市三
TUhjnbcbe - 2021/4/23 16:56:00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7.html

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3年)

为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标准创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市级试点,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山东省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鲁*办字〔0〕36号)等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数字山东”“数字德州”建设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深化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以数字底座为统一支撑,以城市大脑为核心中枢,以数字*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为着力重点,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努力打造治理高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数智德州”城市名片,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走出一条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的“数智化”路径。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推进、集约建设。坚持全市一盘棋,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落地。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要在全市统一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上构建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原则上要向市级大数据中心归集,避免重复建设,消除数据孤岛。

坚持问题导向、“痛点”先行。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城市治理的痛点入手,采用成熟、可落地的智慧城市方案,更好服务“六稳”“六保”。通过数据汇聚融合和创新应用,重构*务服务流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服务路径,提升企业和群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获得感。

坚持安全第一、自主可控。正确把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一体两翼关系,坚持建设推进与安全管理同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应急方案,强化数据资源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城市数据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支持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安全水平。

坚持*府引导、多元参与。加强*府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开放合作,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活力。鼓励通过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以移动互联网等便捷方式向群众提供服务,提升群众体验满意度和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三)战略定位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对我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赋能作用,建设全国“数智化”驱动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城市,打造“聚数赋能、智创未来”的“数智德州”。

——*务服务新品牌。深化“数智”*务应用,争创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撑建设更有效能的新德州。

——社会治理新样板。创新“数智”治理模式,打造全省市域“智治”标杆,支撑建设更加平安的新德州。

——民生幸福新体验。推广“数智”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支撑建设更有温度的新德州。

——城市品质新内涵。推进“数智”孪生应用,实现城市运行全面感知、精细管理,支撑建设更加宜居的新德州。

——动能转换新引擎。激活“数智”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支撑建设更有活力的新德州。

——区域协同新高地。搭建“数智”合作纽带,打造京津冀鲁区域数字合作重要门户,支撑建设更加兴盛的新德州。

图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战略定位图

(四)发展目标

到2年,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高标准完成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到3年,“数智德州”建设成效全面显现,形成支撑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汇聚融通的数据资源体系,驱动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取得重点突破,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标杆。

——*务服务优质高效。“互联网+*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形成“办德好”“德企通”“德监管”“德协同”等品牌化的*务应用体系,支撑*务服务“秒批秒办”“免证办”“掌上办”全面实现,促进惠企*策切实发挥实效,助力*府监管更加规范、办公更加高效,擦亮我市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社会治理精细协同。智慧基层治理的智能感知、多元协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智慧警务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更加深入,智慧应急管理贯通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智慧市场监管打通各业务系统,形成基层治理共治共享、治安防控立体多元、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治理新样板。

——民生服务普惠便捷。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保、医保、救助、养老等领域智慧化建设全面升级,智慧校园、医院等覆盖率迈向全省上游,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成为群众生活新方式,“互联网+社会大救助”成为全国样板,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全面推广,形成普惠便捷、精准智能的惠民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业务系统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大幅提升,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深化,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全市停车“一张网”,智慧社区加快建设覆盖,有力支撑城市风貌特色、空气洁净、道路交通、生活服务等品质提升。

——数字经济动能强劲。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型智慧城市与“活力德州、智造名城”建设紧密协同,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综合竞争力达到京津冀鲁区域中上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发展成效显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大数据、信创等新兴产业培育初步成型。

——区域数字合作加深。“双招双引”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深入推进,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内陆港”,为承接重点城市产业转移形成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持续推进,形成“双循环”格局下全省数字开放合作新高地。

表-3年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指标

2年

3年

备注

一、数字基础设施指标

5G网络覆盖率(%)

70

80

90

预期性

移动通信网络平均下载速率(Mbit/s)

25

30

35

预期性

Mbit/s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

60

70

80

预期性

IPv6网站支持率

80

00

预期性

二、数据资源体系指标

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水平(%)

90

95

00

预期性

数据资源共享水平(%)

90

95

00

预期性

三、*务服务指标

电子证照使用率(%)

80

85

90

预期性

新增“一次办好”事项数量

50

50

50

预期性

监管行为数据覆盖率(%)

90

00

预期性

四、社会治理指标

多网格融合部门数量

4

5

6

约束性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成事件率(%)

80

90

00

预期性

五、民生服务指标

城市综合服务门户覆盖率(%)

30

40

50

预期性

智慧校园覆盖率(%)

90

95

95

预期性

智慧服务被评为4医院占比(%)

30

50

70

预期性

六、城市品质指标

环境质量监测水平(%)

85

88

90

约束性

市*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

80

85

90

预期性

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应用水平(%)

50

70

90

预期性

智慧社区覆盖率(%)

20

30

50

预期性

七、数字经济指标

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建设数量

2

3

3

预期性

企业上云规模(家)

预期性

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5

20

30

预期性

八、区域协同指标

新增“跨省通办”事项数量

20

40

60

预期性

特色专业跨境电商平台数量

3

5

预期性

二、架构体系

(一)“++6”的实施架构

围绕“数智德州”建设目标,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对标国内领先城市,以“一体支撑、一脑慧治、六项赋能”的“++6”实施架构推进建设落地。

——“一体支撑”。即“”个数字底座,由全域覆盖的物联感知体系、高速泛在的网络传输体系、弹性协同的计算存储体系、先进创新的融合基础设施、内生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组成,以5G、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工程为重点,以整合集约、统建共享为路径,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夯实“数智”新基石。

——“一脑慧治”。即“”个城市大脑,由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共性支撑中台、城市大数据中心组成,加快全市数据资源“聚通用”,促进各领域应用和产业创新,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形成场景驱动、数据赋能、业务联动、智能决策的“一脑慧治”格局,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数智”新动力。

——“六项赋能”。即“6”个数智行动,包括“数智优*”“数智善治”“数智惠民”“数智宜居”“数智兴业”“数智开放”六大行动,依托数字底座和城市大脑,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社会高效治理、民生幸福体验、城市品质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区域协同发展,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造“数智”新价值。

图2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架构图

建设城市大脑,是“数智德州”建设的“牛鼻子”工作,包括城市大数据中心、共性支撑中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由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场景联动应用、领导驾驶舱和城市服务门户组成,横向对接市级专业指挥平台及核心业务系统,纵向对接省级、县级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以场景应用为引领,促进各领域协同联动和智能决策。

——共性支撑中台。由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组成,统一提供治理、分析、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等全链条的数据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可复用的技术服务,数字孪生、时空信息、公共信用、*务服务支撑等协同化的业务服务,为上层应用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共性支撑。

——城市大数据中心。由基础库、主题库、部门库、物联感知库、社会资源库组成,以省、市、县三级*府部门及社会端的数据为城市数据资产来源,通过统筹管理、归集汇聚、共享交换、开放应用,盘活数据资源生态链条。

图3德州市城市大脑架构图

(二)“汇聚融通”的数据架构

以数据赋能为目标,以城市大脑为依托,按照省统筹管理要求,深化数据“聚通用”,形成“汇聚融通”的数据架构。

——数据汇聚要求。市级层面,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治理,部门自建系统通过前置机与共享交换节点桥接,形成可共享交换的部门数据资源;大数据管理部门统筹推动数据资源汇聚管理,逐步实现应用范围广、需求量大的基础数据“物理集中”,技术性强、内容敏感的行业数据“逻辑集中”。市级与省级之间,市级数据中台与省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充分对接,按需合规留存省级垂管系统产生的市级相关数据,按照“事权”与“数权”统一的原则申请省级相关历史数据返还。市级与县级之间,各县(市、区)统筹开展数据治理,通过全市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实现基础数据向市级归集和定期同步更新。

——数据融通要求。根据数据安全等级、敏感程度、使用需求,以不同方式实现数据高效流动。数据共享交换方面,面向*府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需求,通过全市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实现无条件共享数据的直接获取和有条件共享数据的限时反馈。数据开放方面,面向公众的创新应用需求,通过数据开放平台实现公共数据的无条件开放;面向企业的深度开发需求,通过运用数据沙箱、联邦计算、联合学习等新技术新理念,实现高价值数据“可用不可见”定向开放。数据交易方面,面向不同主体之间数据流通和有偿使用需求,探索数据产品登记制度,深化区块链等技术应用,通过山东数据交易平台,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图4“汇聚融通”的数据架构图

(三)市县协同推进架构

坚持全市一盘棋,明确各部门、各县(市、区)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和数智行动的建设实施。

——数字底座协同推进要求。物联感知体系方面,全市统筹建设物联统一接入管理平台与视频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进视频监控和感知设施的共建共享,各部门、各县(市、区)不得在同一区域重复部署感知监控设施。网络传输体系方面,全市统筹推进电子*务网络建设,各部门不得新建业务专网,各县(市、区)应按市级要求完善县级网络体系。计算存储体系方面,全市统筹建设“一朵云”*务云服务体系,各部门、各县(市、区)不单独建设*务云,新建非涉密信息系统须依托*务云平台建设,已建非涉密信息系统应逐步迁移至*务云平台。网络安全体系方面,各部门、各县(市、区)应按照全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并与市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接。

——城市大脑协同推进要求。市级统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各部门自建的专业指挥中心及场景联动应用相关系统应接入运行管理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建设面向本区域的指挥平台,与运行管理中心实现协同联动。市级统建共性支撑中台,各部门、各县(市、区)按需使用共性支撑中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市级统建城市大数据中心,构建市级统一的基础库、主题库、物联感知库、社会端数据库等,各部门库应接入城市大数据中心,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特色主题库,并接入城市大数据中心。

——数智行动协同推进要求。各部门应依托全市统建的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开展六大数智行动相关业务应用建设和创新,业务办理产生的涉及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经济运行相关结果数据须归集至市级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空间地理库、公共信用库、宏观经济库,涉及领域主题的结果数据须归集至相应主题库。各县(市、区)可根据区域需要,基于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开展特色应用创新,避免与六大数智行动相关应用重复。

图5市县协同推进架构图

三、建设内容

(一)集约构筑数字底座

.部署城市“神经元”网络

构建全域覆盖、科学管理的城市“神经元”网络,推进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智能感知设施的统筹部署,升级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强化物联感知数据共享共用,提升城市“触觉”和“视觉”,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趋势研判,支撑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

()统筹部署城市感知体系

制定感知体系建设导则,统筹各部门建设需求,推进物联感知设施的统一建设和管理,打破各部门竖井式、碎片化物联网设施布设及管理模式,逐步打造全域覆盖、万物互联的城市智能立体“触觉”网络体系。

制定感知体系建设导则。汇总公共安全、生态环保、交通运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物联感知能力需求,明确功能性能、数据格式、部署区域、周围环境、传输标准、安全保障等,指导全市感知设施的一体化、集约化部署,支撑感知数据的统一采集和共建共享。

统筹感知设施部署。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城市建筑、城市部件、智能交通、综合管线、湖泊河流、气象环境等领域场景的智能感知终端,接入物联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物联感知设施的集中管理、远程监控、健康诊断、故障预警、智能控制。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制定感知体系建设导则,完成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布设,城区气象自动监测点密度小于5公里间距;2年,实现全市物联感知设施的统一管理,建成多维度、多领域的智能立体感知体系。

(2)融合升级视频监控体系

按照山东省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与省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对接,完善升级视频监控体系,提升视频监测设备覆盖程度和图像质量,开展大数据智能分析,夯实城市“视觉”感知能力。

升级完善视频监控网络。推进公安、城管、交通等领域的前端感知设施高清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及盲区监控补点建设,逐步实现全市视频资源与省平台对接。面向社区、企业、商店等视频监控需求,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视频资源布点建设。优化升级道路视频监控设备,推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精准刻画路口路段画像。

建设视频研判系统。对全市联网视频监控设备的数据资源进行抽取、智能分析和自动结构化入库,实现对追踪目标、重点人员、可疑车辆的直接检索和查询,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会治安和风险要素实时感知、智能报警,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指数。

责任单位:市委*法委、市大数据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重点区域完成视频监测设备升级改造和补点建设,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支撑打击犯罪的贡献率达到90%,且服务*府其他职能部门的个数多于6个,视频监控完善率、视频监控联网率、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均达到00%;2年,实现全市视频资源与省平台对接,初步建成视频研判系统。

2.升级新一代通信网络

构建高速泛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升级完善电子*务网络,加快5G网络部署和商业应用,全面推进全光网“千兆城市”建设,积极布局应用新型网络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支撑能力的跃升。

()升级*务网络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加快完善电子*务网络,推动各级各部门整合接入。

提升*务网络能力。按照山东省要求,加快电子*务外网向社区(村)建设覆盖,整合省级业务专网,推进电子*务外网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网络的互联接入区建设,实现网络跨域融合互通。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2年,电子*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建成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网络的互联接入区。

(2)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

高质量建设全市5G网络,合理规划选址,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加快探索推广5G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

统筹部署5G基站。统筹通信企业5G基站建设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站资源进行改造,推进公共区域、公共交通、*府单位非涉密场所等对5G基站开放建设。

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按照热点区域—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的次序,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及各县(市、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

推广5G应用。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应急等重点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级电信运营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累计开通5G基站5座,实现主城区、县(市、区)重点商业区、重点景区、京沪高铁沿线5G信号连续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5Mbit/s;2年,累计开通5G基站座,逐步覆盖重点乡镇(街道)驻地,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3年,全面提升室内外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形成30项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5G融合应用典型案例。

(3)打造新型宽带网络

升级光纤宽带网络,加大高速率宽带接入覆盖,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为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型工业化强市的建设提供高速泛在的网络传输服务。

升级完善城乡光纤宽带网络。面向工业园区、重点商圈、试点社区等核心区域,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百兆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

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部署支持IPv6的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扩容IPv6的市级出口带宽,推进城市主要网站、城域网、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应用的IPv6升级改造。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级电信运营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家庭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00%,IPv6网站支持率达到80%;2年,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的城市光网发展目标,完成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建设,IPv6网站支持率达到00%,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到70%以上,逐步推进新型网络技术升级和建设。

3.打造集约先进算力枢纽

按照集约共享、安全可靠、高效绿色的原则,推进市*务云和*务数据中心扩容升级,持续推动*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鼓励社会企业建设绿色化的行业数据中心,布局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智德州”建设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扩容改造*务云

按照集约建设、稳妥安全、绿色节能、规模适度的思路,以*务系统上云、信创云服务拓展、灾备体系建设为重点,升级完善全市*务云。

扩容升级数据中心。建设具有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能力和高效软件服务能力的大数据中心,加快整合部门机房和IT资产,部门机房随业务系统迁移逐步撤销。

加强云资源整合管控。升级完善全市“一朵云”,满足各部门非涉密*务信息系统整合及上云需求,持续推进系统迁移上云。

拓展信创云服务。依托开放可扩展的云平台架构,部署基于信创体系的计算和存储设施,兼容市场主流芯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灾备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区域数据中心资源,推进同城双活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确保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全市非涉密信息系统的*务云迁移率达到95%;2年,建成完备的*务数据灾备体系。

(2)高水平建设社会化数据中心

支持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电信运营商布局建设高端先进的数据中心,加强全市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管理,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服务。

支持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完善用地、用电等*策,推进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应用场景的支撑能力。支持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

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推动节能技改和用能结构调整,引导数据中心持续健康发展,鼓励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第三方绿色云数据中心建设,提供高质量数据存算服务。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持续引导推进本地社会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3)部署多元协同算力设施

围绕我市在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方面的计算需求,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合理布局边缘计算池节点,优先满足生产制造、民生应用等领域的业务使用需求。

推进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引入高性能计算领域骨干企业与机构,建设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为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行业应用提供运算支撑和技术服务。

合理布局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布局集内容、网络、存储、计算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满足工业互联网、交通、医疗等领域在实时业务、智能应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敏捷连接需求。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3年,形成满足本地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高性能计算和边缘计算设施支撑能力。

4.建设城市融合基础设施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智慧物流、能源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杆柱、智慧管廊、智慧公用系统等市*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建设行业融合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能源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基础设施,推进感知设施部署,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加强数据采集传输、汇聚处理和分析应用,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引导盖世物流、普洛斯等物流园区推广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AGV)、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施的规模应用,加强全市物流与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设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电力、供水、天然气、热力等各类基础管网数字化改造,规模化部署智能感知终端,强化能源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电、水、气、热等多种能源消费信息的集中自动采集和跨行业数据共享。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城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2年,初步形成智慧物流、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体系,供水、供电、供气等家庭能源智能监控表覆盖率达到60%;3年,能源互联网实现规模化建设和应用,全市物流园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部署应用。

(2)建设市*融合基础设施

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为思路,以路、灯、管、井、梯、公用系统等领域为重点,推进智慧杆柱、智慧管廊、智慧公用系统等智能市*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公共设施部件智能化改造升级。

部署改造智慧杆柱。以智慧照明为重点,加快推广智慧杆柱建设,实现对照明设施的智能化控制、监测、故障报警等管理,逐步集成拓展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等功能。

建设智慧管廊。部署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以三维虚拟场景直观呈现管廊空间分布和工作状态,实现管廊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运用物联感知、智能控制等技术,提升市*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水平。

建设智慧公用系统。引导公用企业推进供水数字化管网平台建设,推广燃气物联网表应用,建立完善供热远程监控调节平台,提升公用企业运行服务整体水平。部署推进*府供水、供气、供热监管平台建设,实现有力监管、科学管理。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市*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达到85%,智慧公用系统初步建成;2年,初步建成市级供水、供气、供热监管平台,全市重点路段智慧杆柱建设完成,智能照明设备安装率达到90%。

(二)创新打造城市大脑

.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以“系统集成、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为导向,按照山东省统一部署构建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开发紧贴城市治理“痛点”“难点”的场景联动应用,打造领导驾驶舱体系和城市服务门户,形成运行监测、智慧分析、决策支撑、联动指挥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提升城市“平时”和“战时”的运行管理水平。

()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按照山东省统一要求,加快建设运行管理中心实体场所,部署指挥调度系统、综合运行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向上对接省级平台,向下联动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已建指挥平台。

建设中心指挥大厅。按照空间统一、功能分区、信息融合、跨部门协作的设计理念,利用空间控制与展示技术,建设包含大屏显示、业务控制、指挥作战、设备控制等功能在内的一体化综合运行管理指挥大厅,实现人员、装备、制度“一厅集合”。

整合升级指挥调度系统。在应急管理、公安、城管等部门指挥调度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完善信息接报、综合研判、决策调度、图像资源调度、值班排班等功能,基于“一张图”实现多方远程在线会商功能,满足跨时空、跨领域、跨层级的多方协商需要。

建设综合运行管理系统。对接物联统一接入管理平台、数字民意直通车,统筹利用视频监控、物联感知等“物理传感器”和*府网站、市民热线、“爱山东”App等“社会传感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一张图”监控。建设事件协同处置系统,实现工作任务落实和跨部门业务工作协同开展。

建设辅助决策系统。整合利用各级各部门*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汇聚统计、挖掘分析和分领域建模,形成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标,发现异常情况、洞见问题本源、把握关键环节,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市应急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初步建成,完成应急管理、公安、公共卫生、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感知终端数据接入;2年,全面实现城市运行各领域数据汇集分析,提升全方位决策、指挥和协同响应能力。

(2)做优场景联动应用

以“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为原则,选择重点场景,深化数据融合应用,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分批打造场景联动应用,提升城市协同治理与综合服务水平。

打造“疫情大防控”场景应用。归集处理交通、医疗、社区、运营商等多渠道数据,构建疫情数据分析模型,支撑外来人员管控追踪、密切接触者排查、专项整治等疫情防控工作落实。

打造“畅快出行,便捷泊车”场景应用。归集停车热点区域停车场、路面交通信息等,分析商场、医院等热点区域周边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实时信息,实现停车精准诱导,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打造“文明创城不下线”场景应用。整合全市视频资源,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占道经营、车辆违停、人群异常聚集等影响文明创城的事件,全面支撑分析研判、事件调拨、协同处置、考核督查等闭环处理全流程。

打造“重大项目云监工”场景应用。基于“一张图”展示项目的分布情况,监控项目建设实况,支持建设项目总量分析、阶段分析、类型分析等,并对重大项目关键运行体征指标进行监测,支撑项目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

打造“小微金融直达”场景应用。打通金融领域数据,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产品的线上融资申请、线上即时审批、线上协议签订及放款等全周期服务。

打造“食品安全有保障”场景应用。选择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试点单位,给厨房装上“智慧大脑”,利用AI赋能支撑平台和智能算法,自动抓拍违规行为,提高部门监管效能,督促行业自律自治。

打造安心养老场景应用。基于人口库构建养老服务模型,进行养老群体分布和需求分级评估,优化全市养老资源配置,提供供需匹配对接服务,引入“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做到“安心养老不落一人”。

打造舒心就医场景应用。医院就诊系统和医保业务系统,实现患者在信用额度内就医全程无需付费,待全部就诊结束后一次性结算付清款项,提供“先就医,后付费”的舒心就医服务体验。

打造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场景应用。融合本地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建立“区域—产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及时预测预警企业发展问题和风险,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和预警信息,给予企业更为精准的*策开放和*府关怀。

打造惠企惠民平台场景应用。基于惠企惠民*策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策查询及精准推送、*策兑现不来即享、免申即享服务,实现*策兑现过程评价督查,支撑已出台*策评估分析,做到*策兑现事项“线上办、一口进、分口批、一口出、限时办、及时兑”。

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场景应用。基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能力,开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一证式”污染源监管等场景应用。

打造社会大救助场景应用。基于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建立贫困群体精准画像,提高救助对象甄别准确性,并进行救助*策的智能匹配和推送,预警贫困发生风险,实现及时干预、主动救助。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配合。

实施进度:年,初步完成5个重点领域场景联动应用的开发部署;2年,持续拓展重点领域创新应用。

(3)打造“+N”领导驾驶舱

面向城市整体运行体征和重点领域态势,加快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的整合接入,对接相关领域场景应用,开展多维度可视化分析,形成“个城市仪表盘+N个主题驾驶舱”,支撑城市“平时”“战时”状态下的分析决策。

打造城市仪表盘。从属性指数、动力指数、压力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不同维度设计基础指标,构建城市运行体征监测指数体系,将城市运行相关数据转化为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指数,形成城市仪表盘。

拓展主题驾驶舱。在场景联动应用的基础之上,围绕各级各部门不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面具体实用山东德州发布智慧城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