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第一单元
七年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回顾》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记忆口诀》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基础知识填空题》(最新修订版)
测试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自用资源
期中复习《七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考条》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选择题选项训练(上)》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选择题选项训练(下)》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问题式提纲》
第二单元
七年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回眸》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记忆口诀》
七年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基础过关》
七年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
自用课件
七年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自用资源
期中复习《七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考条》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选择题专项训练(上)》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选择题(下)》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问题式提纲》
第三单元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问答式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记忆口诀》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可下载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选择题题专项训练(上)》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选择题题专项训练(下)》
听历史,磨耳朵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选择题专项训练》
1.(古代民族关系)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疆域,建立者是谁?为抵御匈奴采取了什么措施?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成功解决诸侯国对中央威胁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制度?该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依据图四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王朝为加强对*地区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官职)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觉得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特点是什么?
2.(民族团结与统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西汉
①两次出使西域。
唐朝
唐太宗把②嫁给松赞干布。
③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1)请在材料一①、②、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人名与朝代。
材料二: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乾隆帝能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主要原因。平定叛乱后清*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地区?
(3)我国历代中央*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为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哪一基本*治制度?
3.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于哪一个朝代?
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权,在中国北方*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2)材料二中,西周*权依靠什么*治制度开发了*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3)据材料三指出汉初的地方行*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造成了严重弊端,对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四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的传统……宋代的中央*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的传统”采取的*策。据材料四,指出这一*策的弊端。
材料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5)从材料五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6)材料六解决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治发展趋势?
4.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请举出明代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5.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汉朝*权征服大宛之后,西域诸国与之建立了臣服关系,(西)汉朝*权也逐渐开始了对西域各族的管辖和治理,并形成诸多创新措施……确保了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成为后世效仿传承的范式。
——郑言午《汉朝*权对西域民族地区的革故鼎新》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册府元龟》
材料三清朝的疆域版图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对西域的管理措施。分析材料一,指出该措施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予以说明,并分析这一*策的影响?
(3)清*府为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对材料三图中①②③处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管理?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两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
(4)以上问题的探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纪念邮票中的这三位古代科学家各自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
材料二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词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两项发明。并就其中一项发明,简述其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农学
化学
机械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25
9
7
8
8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哪一特征。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有人建议分封子弟,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混战,皆因有诸侯国,分封等于重挑战争,汉初刘邦分封大量诸侯,后来,诸侯国的势力很大,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有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营私舞弊,贪赃枉法。
(1)针对以上问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如下图
(2)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上表格。
(3)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中国同胞的共同心愿,在对台湾问题上我国始终坚持什么原则?概括上述措施对当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启示。
9.[大一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是怎样发展同吐蕃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材料四: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10.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一: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图),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蕃禺”即番禺(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这是“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文物二:印章
“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图)是北宋初年的禁*铜印。北宋初年,宋太祖对**机构进行了改造,禁*不设最高*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文物三:书籍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著《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分3卷,计有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及珠玉共18章。这部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农*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如对纺织、染色、制盐、造纸、烧瓷、炼铁、炼钢、榨油、开采矿物、制造*器火药等生产过程和工序,都有详细的介绍。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宋应星将此书命名为“天工开物”,寓意靠人的智慧和技术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进步的。
(1)文物一可以用来印证秦朝什么*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评价。
(2)根据文物二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文物三及材料,归纳宋应星所修《天工开物》的特点。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拓跋鲜卑是“五胡”中最迟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鲜卑面对的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体。……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便利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孝文帝对北魏民族关系调整?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长安辅兴坊)无。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士的唐代胡饼
(2)依据材料二中诗歌中饮食结构形式的趋同能够说明什么?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就基本莫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是如何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这一观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4月20日,《中国中医药报》指出: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历史悠久,学术特点明显。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到清代,中医药抗疫学术理论不断创新,形成较为系统的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和赖以传承发展的学术基因。在近期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充分显示其独特疗效。这缘于中医药独特的适宜抗疫的学术基因,简要来说,主要有哲学思维.辩证论治.大医人文.整体观念.生态药性.民族独创、内外兼治等凸显中医药学科特色的学术基因。
(1)东汉时期,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中医大家,出现了许多医药成就,请举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写出中医大家的姓名及成就)。
(2)唐代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之训,成为“医者仁心”的践行者。中医的“医者仁心”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最早提出“仁”的思想家是谁?
(3)“生态药性”是中医药学科的学术基因之一。明代哪一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其作者是谁?
(4)结合材料和中国抗疫实践,请你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一个建议。
13.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了艰辛。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府在西域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其管辖范围包括今*骚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材料二
会晤五世达赖图清*府驻藏大臣衙门
材料三“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府在西域设置的官职名称。并分析其设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年正式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的是哪位清朝皇帝?清*府设立驻藏大臣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谈谈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墓出土的“郑氏(克埃)附葬祖父墓志”(局部)圈画文字为“明末赐姓封延平王,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疆土,设立府县居之。”
材料二: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招、泉、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
——摘自《清史稿·郑成功传》
材料三:不同时期郑成功的形象与评价变化
时间
形象与评价
参考文献
康熙前期
海寇、逆贼,“勾引奸徒,窥视内地。”
《清世祖实录》
康熙后期
明室遗臣,海外孤忠,非乱臣贼子,赐谥号,并赐“忠臣”牌匾。
郑亦邹《明季遂送志录·郑成功传》、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请建明延平王祠奏折》
19世纪90年代
台湾的开辟者、经营者和守护者,是清朝的功臣。
年曾广诠释《中外交涉记》
20世纪初期
矢志抗清,至死不降,光复汉族的大英雄。“树大旗代表汉族,挫败清人,实为汉族之光荣史迹。”
亚庐《柳亚子》:《郑成功传》载《江苏》杂志年第4期:汉儿:《为民族流血史可法传》,载《江苏》杂志年第6期
20世纪30-40年代
“抵御外敌的爱国主义者,彰显了华夏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民国教育部民众读物编审委员会:《非常时期民众丛书??立志复明的郑成功》,正中书局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三,康熙年间清*府对郑成功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初期和20世纪30-40年代郑成功形象变化的时代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历史人物形象和评价的因素,请写出两个。
15.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5)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初,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以下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对典籍作者的告白。
第二期∶您的书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
第三期∶您的作品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历代正史全都传承了您开创的纪传体。
(1)这是主持人对哪两位作者的告白?节目第二期、第三期聚焦哪两部典籍?
作者
典籍
第二期
第三期
(2)《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的热播,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3)阅读材料二示意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3世纪以后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分为两个阶段,据材料二概括阶段特征,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阶段
阶段特征
原因
3---15世纪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15世纪以后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依据材料一分析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与吐蕃。弄赞(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吐蕃传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依据材料分析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策?
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
(3)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指哪个朝代?这一王朝对地方管理采取怎样的行*制度?
材料四
金奔巴瓶
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5)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到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人,乘船62艘,……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聚徒讲学的各学派中,“规模较大”的是哪两家?依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首推”人物的核心思想。在“规模较大”的学派中,你还了解哪位思想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哪一朝代“发展至极盛”?哪项重大发明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谁的哪项科技发明成果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最远曾到达哪些地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9.国家治理是阶级社会最重要的*治现象之一,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所示
材料二宋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材料三清朝大事年表
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照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
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务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管辖*地区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策?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在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最先致力于开辟海上航线的皇帝是谁?当时“海上航线”最远到达什么地方?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年4月25日中国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材料三明朝*府……宣布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于是,大量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商船涌向马尼拉同西班牙殖民者进行交易……由此说明,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即从原先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转而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網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变化后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初哪次远洋航行为这一变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1)材料一中“道路”的开辟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结合材料归纳“这条道路”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材料三中导致“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策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22.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阅读材料,回答可题:
材料一: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材料二:《贞观*要》记载了唐太宗执*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中,前18年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沼"。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充院院长)
材料三:它是在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立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首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汉武帝时西汉最为强盛,国内人才济济,请任意列举两位汉武帝时期的文臣武将并写出其功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3)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盛世对今天的主要启示。
23.国家统一是封建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国家的*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使得中国在古今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候不过数十里暛暛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
——《史记》
材料三:武臣掌机密(指武将狄青担任枢密使,掌管调兵权),而为*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狄)青之用心如何也。伏望圣慈深思远虑,戒前世祸乱之迹,……罢(狄)青机务。
——摘自北宋欧阳修《论狄青札子》
材料四:培养、造就、选拔一大批牢固树立儒家大一统国家观念和宗法思想的人才,以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就成为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关健,这就要求统治者解决人才来源问题。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欧阳修此论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反映的北宋*治的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统治者“培养、造就、选拔”人才的主要措施。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留学僧人,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年,郑和船队在太仓首航。为弘扬郑和远航精神,近些年,太仓市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
材料三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給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1)唐朝东渡日本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策?
(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策?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5.中国疆域是从国家*权形成的夏朝起,至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数千年的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秦朝到西汉中国西北地区的变化情况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材料三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材料二《元史》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年
顺治帝赐子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管辖*地区
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史实?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策?
(2)材料二的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些措施作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7.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策……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统治者的主动*策”促进民族融合的事件一例,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比较成熟的办法”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策?列举其“赢得了他们爱戴”的表现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府派驻西藏、*的最高行*长官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回答清朝对边疆有效管辖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一谈你对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的认识。
28.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民族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发展)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德州董子读书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图中人物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医学传承)
(2)请分别写出图1、图2人物的医学著作名称图3人物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文化长廊)
朝代:东晋
人物:(①)
作品:(②)
地位:“天下第一行书”
朝代:北宋
人物:司马光
作品:(③)
地位:(④)体通史巨著
(3)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工匠精神)
(4)写出图4文物的名称。图5是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图6人物有何重大发明?该项发明在元朝有何新发展?
29.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
(1)读材料一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思想之美)
材料二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制度之美)
材料三(唐太宗)见新进士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毅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围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3)材料三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哪个朝代开始?到什么朝代废除?
(科技之美)
材料四
(4)请写出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五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5)依据材料五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全面阐述中医理论的名医和医学著作;并写出下图著作的作者。
(自信之美)
材料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特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含的智。理念,气度、神韵,函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6)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30.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
地区
朝代
机构
*
西汉
设置①,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
元朝
设立②,负责藏族地区的行*
台湾
元朝
设置③,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设置④,隶属福建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划线处的内容。
材料二文物见证历史
(2)图1人物通过什么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使其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图2人物的改革有何积极影响?
(3)图3史实,对吐蕃发展有何作用?图4清朝平定叛乱以后,设置什么机构管辖*地区?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
31.经济的发展是*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领先的国家,其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如图所示的铁农具和牛耕什么时期开始?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转型?
(2)安徽*梅戏《天仙配》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场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3)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中说到:“在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节制与约束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的社会主流经济思想是什么?除此之外,明清时期还有什么对外*策阻碍了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据此,你认为国家应如何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1.(1)秦始皇(嬴*);修长城。
(2)实行推恩令。
(3)行省。设置澎湖巡检司。
(4)伊犁将*。
(5)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民族交融是发展的趋势。
(1)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首都咸阳。由首都“咸阳”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可知是秦朝。秦朝建立者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秦始皇派蒙恬收复河套,修筑长城,从而巩固了北方的边防。
(2)秦朝之后是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可知,实行推恩令,从而解决了王国问题。
(3)由材料“岭北行省”,可知出自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朝采取的措施是设置澎湖巡检司。
(4)清朝为为加强对*地区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官职)是伊犁将*。伊犁将*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地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从民族交往而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从各民族的发展而言,民族交融是发展的趋势。
2.(1)张骞;文成公主;清朝。
(2)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伊犁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汉武帝于公元前年和公元前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年清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监督西藏地方*务。
(2)依据材料“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可知乾隆帝能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主要原因是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伊犁将*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地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朝代:秦朝
(2)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3)变化:由郡县制变为郡国并行制度。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4)*策:重文轻武。弊端:*府的办事效率不很高。
(5)元朝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
(6)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这个制度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了这种制度。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治制度”可知,在地方行*体制上,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立二等之爵”可知,变化是,由秦朝的郡县制变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措施:这一变化造成了严重弊端,对此,汉武帝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断绝了武人专*的传统……宋代的中央*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可知,宋太祖的*策是重文轻武;这体现出的弊端是,*府的办事效率不很高。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6)根据所学和材料六“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可知,这体现出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根据所学和材料六“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知,这体现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任答一个即可);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引进并推广农作物
(4)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策,如减免苛捐杂税,休养生息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综合材料一的内容和所学可知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唐太宗在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从而出现了“天下大捻”的状况。
(2)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根据“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指的是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根据材料“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可知明代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主要是引进并推广农作物。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策,如减免苛捐杂税,休养生息,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5.(1)设置西域都护府。影响: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2)开明的民族*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①设置伊犁将*,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台湾府。(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主题。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王朝和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2)由材料“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见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伊犁将*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地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驻藏大臣指中国清代中央*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并参与西藏和清*府中央交流的驻扎大臣。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布*使司,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故①设置伊犁将*,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台湾府。
(1)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一方面,从西域*和西藏等历史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设立西域都护府等机构来看,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主题。
6.(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院管辖西藏*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策,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管辖今*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选两条即可)。
(3)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
(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经济:据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治: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治上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2)据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院管辖西藏*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策,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管辖今*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因而说“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3)据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帝国”明清时期在中央*治机构上表现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选官制度方面新的表现为实行八股取士。
(4)材料一内容是秦汉巩固统一措施,材料二是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三是明清时期中央*治和选官制度,总结为不同时期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反映的共同的主题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1)改进造纸术;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著《天工开物》,首次提出声音靠气体传播。(2)著书立说;印刷术和造纸术;印刷术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造纸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3)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领域。
(1)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祖冲之的科技成就有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宋应星的主要成就有著《天工开物》,首次提出声音靠气体传播等。
(2)根据材料“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可见,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著书立说;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和造纸术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印刷术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造纸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3)根据图表可知,可见发明项数较多的是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和农业领域,可见,科技发明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领域。
8.(1)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①唐朝;②戚继光抗击倭寇;③*。
(3)①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②问言之有理即可)
(1)据材料一“秦统-后,有人建议分封子弟,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混战,皆因有诸侯国,分封等于重挑战争,汉初刘邦分封大量诸侯,后来,诸侯国的势力很大,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有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营私舞弊,贪赃枉法”可知,针对以上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保护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清朝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我国*地区的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从秦朝到汉朝到元朝再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9.(1)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文成公主入藏(3)元朝(4)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等
(1)根据“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依据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忽必烈即汗位后,于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府对西藏的管辖。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的册封,并且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府批准;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除此之外,清*府还采取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10.(1)制度:郡县制。评价: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解除禁*高级将领的兵权(禁*不设最高*职、权力分散),控制对*队的调动,经常调换*队将领(更戍法),定期换防;②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置参知*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事、财*大权,削弱相权。③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特点:①涉及内容广泛;②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并重;③成果总结与创新相结合
(1)制度:根据文物一图片“漆盒”、“秦‘蕃禺’漆盒盖(图),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蕃禺’即番禺(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所在”可知漆盒上印有的番禺字样,证明秦汉时期的南海郡的存在,故文物一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治制度。评价:根据所学可从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回答。
(2)根据文物二“‘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图)是北宋初年的禁*铜印”“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可知宋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解除禁*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队的调动,经常调换*队将领;结合所学还可从设置参知*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事、财*大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来回答宋加强中央的措施。
(3)根据文物三及材料“《天工开物》分3卷,计有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及珠玉共18章。”可知《天工开物》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这部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农*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可知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并重;根据材料“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可知体现成果总结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11.(1)关系:通过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的汉化措施;作用:加速各族人民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増强了北魏实力
(2)说明唐朝加强对新管辖,民族交融加强
(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清朝对西藏的管辖通过册封达赖和班,并设置驻藏大臣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对新地区,康熙时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关系:依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的汉化措施实现对对北魏民族关系调整;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为加速各族人民交往,加速民族交融和北魏实力増强。
(2)根据材料二“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士的唐代胡饼”的内容可以看出唐朝白居易曾将*的胡饼寄到长安,说明唐朝已经加强对*的管辖,民族交融加强。
(3)依据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清朝对西藏的管辖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并在年设置驻藏大臣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对*地区,康熙时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加强对西北展,增强对地区的管辖等方面进行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等方面作答即可。
12.(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陀,麻沸散与五禽戏。
(2)孔子。
(3)《本草纲目》,李时珍。
(4)中西医共同发展;把中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中医教育;宣传中医药等。
(1)东汉时期,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中医大家,出现了许多医药成就,如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与五禽戏。
(2)唐代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之训,成为“医者仁心”的践行者。中医的“医者仁心”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最早提出“仁”的思想家是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和任意刑杀。
(3)“生态药性”是中医药学科的学术基因之一。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万字,记载了药物多种,其中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0多个,并附有1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西医共同发展;把中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中医教育;宣传中医药等。
13.(1)官职名称:西域都护
背景:张骞出使西域
(2)皇帝:顺治皇帝
作用:监督西藏地方*务(管理西藏*教权力;掌握西藏地方*事、外交等权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要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府在西域设置的官职是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设置的背景是张骞出使西域。(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正式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的是顺治帝。第二问,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如:要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等等。
14.(1)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在台湾进行有效治理。
(2)从反清“逆贼”变为明朝忠臣。20世纪初期:清*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萌发。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掀起全民族抗战高潮。
(3)历史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统治者的*治立场;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等。
(1)据材料“明末赐姓封延平王,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疆土,设立府县居之。”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据材料“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可知,对台湾进行有效治理。
(2)变化:据材料可知,康熙前后郑成功的评价由反清“逆贼”变为明朝忠臣。
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据所学可从20世纪初期《辛丑条约》签订,清*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萌发。
20世纪30-40年代: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掀起全民族抗战高潮。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历史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统治者的*治立场;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等角度回答。
15.(1)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2)*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出两点)
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院管辖西藏*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任意答出两点)清朝: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管辖今*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任意答出两点)
(5)制度的创新、人才的选拔、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的处理、思想的统一。(任意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是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得出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治上,为了解决汉初出现的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地理空间上的整合与凝聚;思想上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实现了文化上的统一。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原因:制度的创新发展,主要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统治者的支持等角度分析。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院管辖西藏*教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等;清朝:册封班禅和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置伊犁将*管辖今*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综上所述,根据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等可得出制度创新;根据科举制可得出人才选拔;根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得出思想的统一;根据材料“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可得出边疆治理;根据材料“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可得出民族关系。
16.(1)
作者
典籍
第二期
宋应星
《天工开物》
第三期
司马迁
《史记》
(2)有利于人们了解古代典籍;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
(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曾长期领先西方;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等。
(4)
阶段
阶段特征
原因
3——15世纪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等(意思相近即可)
15世纪以后
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的开展等
(1)《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第二期填:宋应星、《天工开物》。《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故第三期填:司马迁、《史记》。
(2)《典籍里的中国》的热播,首先使我们对古代典籍有所了解,往深层次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3)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来看,一直到15世纪,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明显多于西方,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曾长期领先西方;15世纪以来,西方科技成果超过中国。
(4)由材料“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可知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等,所以我国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由材料“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故从15世纪以来,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17.(1)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
(2)文成公主;开明
(3)元朝;行省制度
(4)西藏;确立中央*府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等(答出一点即可);
(5)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有冲突,但和平相处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一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影响可从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二“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与吐蕃。弄赞(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根据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策。
(3)根据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可知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为元朝;元朝对地方管理行*制度是行省制度。
(4)根据材料四“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可知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还可从确立中央*府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等回答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5)从以上民族关系中我们可从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有冲突,但和平相处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流进行分析回答。本题是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8.(1)儒家和墨家;“仁”;孟子、荀子、墨子答出一位即可
(2)宋代;指南针;毕昇;活字印刷术
(3)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等。(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
(4)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文化经典;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员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1)根据材料一“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聚徒讲学的各学派中,“规模较大”的是儒家和墨家。“首推”人物是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在“规模较大”的学派中,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宋朝“发展至极盛”;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这一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到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由“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可知这一事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文化经典;批判继承,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员等。
19.(1)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2)安史之乱。重文轻武。
(3)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等。
(4)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写出两点即可)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体现了郡县制;图片2体现了统一货币;图片3体现了统一文字。
(2)根据所学可知,最突出的表现是安史之乱。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可知,重文轻武。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康照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可知,这体现的是武力平叛;根据所学和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可知,这体现的是册封宗教领袖;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年设置驻藏大臣”可知,这体现的是设置管理机构等。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20.(1)汉武帝;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在转运到欧洲地区(2)瓷器;市舶司(3)从原先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转而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郑和下西洋(4)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交通通道;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提升了国家地位等。
(1)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开辟多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地方:根据材料中的“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可知其最远地方;原因: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在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2)物品:根据材料中的“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可知其物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路线:根据材料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即从原先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转而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可知其路线;远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至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影响:根据材料中的“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交通通道,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提升了国家地位等。
21.(1)人物:张骞;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我国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2)表现: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原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策;周边国家对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发达。(3)*策:闭关锁国*策。(4)结论: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要加强与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