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年8月28-29日举办了“文明与革命:跨学科视野下的土地改革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来打开研究的多维角度,拓展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认识。这一拓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国际视野、比较研究、多维视角。具体而言,既有对方法与理路的概括性研究,也有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系原创首发,感谢张华老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研究中心)授权。
“文明与革命:跨学科视野下的土地改革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华
中国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经验。土地改革运动则是这场社会革命的关键历史环节。近年来,作为中国革命之根本*治方案的“土改”成为学界深入反思革命历史、重新生成问题意识的重要出发点。土地改革运动不惟关乎物的秩序,不惟关乎地权的重新分配、利益的再次安排、经济的发展起步,而亦关乎心的秩序,关乎社会重构、*治创制、文明改造。
有鉴于此,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年8月28-29日举办了“文明与革命:跨学科视野下的土地改革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江西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东京大学、美国德州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越南河内师范大学等海内外二十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旨在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来打开研究的多维角度,拓展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认识。这一拓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国际视野,比较研究,多维视角。具体如下:
土改研究的史料、方法与视角
土改研究史料数量巨大、种类不同、层次悬殊,而史料作为研究基础,如何运用与解读关涉重大,因此,与会学者首先对此进行了热议。
上海交大历史系刘诗古博士对土改研究的资料做了介绍与分析。从类别上讲,土改史料大致可分基层档案、文献汇编、调查报告、报刊通讯、亲历记、回忆录、个人日记以及其他零散资料等。他认为每一种资料都有其优点和缺陷,主要是看如何运用。比如目前数量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基层档案资料,既包括土改干部的总结报告与一些典型经验材料组成的“结果文件”,也包括土改中各级往来的工作文件和处理土改业务问题形成的“过程文件”。前者虽带有官方*治正确性,但也包含一些重要信息,如自然条件、人口数据、土地亩数和土改进展等。在他看来,一份材料的“有用”与“无用”,既与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