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考证刘氏宗祠药狮庵老堂屋和庐江刘氏
TUhjnbcbe - 2022/10/13 22:06:00

一、元和堂刘氏宗谱

自从迁庐始祖刘三公在元末明初到了庐江县砖桥乡刘畈占籍定居以后,刘家一直没有宗祠和宗谱。经过前三代的积累,到了第六代刘家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到了第八代和第九代刘家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年冬至,刘氏八世孙鼎澯公带领族人为三世祖至江公祖婆修墓立碑。又过了13年,鼎澯公兄弟四人和他们的两位侄子以及*屯像公房户长、燕窝地仕公房户长、麻园後公房户长、刘畈畈股几位户长一起撰修《庐江刘氏宗谱》(元和堂一修谱)。

庐江刘氏宗谱

二、刘氏九世孙元敬公

元敬公是三公的九世孙,也是一修谱发起人,他是鼎澯公的侄子。元敬公名字叫刘士朗,元敬是他的字,比鼎澯公小九岁。他出生于年,于年去世。元敬公是个“大富商”,他没有功名,家谱中记载和民国期间给他父亲善祥公所立石碑上都写着“太学生”。他有两个弟弟、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子。他的三弟、第二个儿子和四个孙子都是秀才。这期间,刘家好几代都跟当时的庐江县、舒城县和桐城县书香门第人家联姻。明朝灭亡和清兵入关给刘氏家族毁灭性打击,元敬公的三个儿子都英年早逝,他在桐城的商铺也被张献忠烧毁。元敬公回到家乡月山和自己的老朋友家住乔冲的乔氏海阳公一起在寨基山下修建了药狮庵,(他们倆人一共捐献了三十多亩土地给药狮庵里的和尚作为庙产),而在此之前他们倆又在元敬公老宅的南边建造了一座“堂屋”。所以说“月形山下”的堂屋建造于明朝,而药狮庵这座家庙建造于清初。

药狮庵

药狮庵

老堂屋

三、刘氏宗谱、宗祠的修建、药狮庵和老堂屋的重建

元敬公去世时享年72岁,而他的三个儿子去世时年仅40岁左右,他们可谓英才早逝,他们家算是家道中落,刘家也从“富甲一方”变成普通的中户人家。到了康熙年间后期(年到年),元的敬公的十个孙子已经到了晚年,他们重修了药狮庵和“堂屋”,并且刻碑记载此事。他们又在药狮庵和“堂屋”增建了祖先堂,供奉了刘氏元敬公和乔氏海阳公的神位。到了年,这十个孙子中健在的五人联合了元和堂墩股中其他宗亲,以及畈股、山股和河股负责人重修了《庐江刘氏宗谱》(元和堂二修),大家商量从此以后四股“共同修谱,共同议定后世辈份”。年这五位堂兄弟跟其他二十多族人一起购买了一片土地,修建了刘氏宗祠。不知什么原因,元敬公的十个孙子商量月形山下的祖产由他的第三子的长子待斗的后代继承。其他九人有的迁居到现在的龙桥镇花园村,有的迁居到庐江县城关镇周围。

刘氏宗祠

四、待斗公的后人

待斗公52岁那一年生下儿子文正,文正公分别生下震昌和霈昌(三公的十三世孙),震昌生于年,他们都没有参与《庐江刘氏宗谱》(元和堂三修,时间是年,这次修谱主要是由乔冲这一片宗亲发起并负责,这次修谱时刘氏已经有人考取举人并在两年后考中进士,他是三公的十四世孙刘骥,刘骥住在现在的乔冲旗杆村民组)。又过了三十多年,震昌公和朝斗公的后代怀昌公主持了《庐江刘氏宗谱》(元和堂)的四修。怀昌公的祖父朝斗公在康熙十八年搬迁到三河镇,怀昌公二十岁就是秀才,他在年轻的时候参与宗谱的三修。公元年四修结束之后,他们一起联合族人为一世祖、二世祖立碑。怀昌公去世不久,他的曾孙出生了,这人就是三公第十六世孙,刘氏第四个举人、第二位进士。他的家谱名叫刘景贤,试名叫刘秉璋(年-年)。震昌公去世六十多年以后,他的五世孙出生了,他的家谱名字叫刘荣华(年-年)。刘荣华是三公第18世孙,他童年的时候在月山的“堂屋”里读书。由于聪明好学,少年时期由宗族安排去了药狮庵附近的“义学”就读,年以前刘荣华考入安徽省巡警学堂。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府下令拆除庙宇,刘氏族人找到刘秉璋的第四子刘体智和刘荣华,由他们出面,希望得到民国总理许世英(家住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帮助保护好药狮庵和“堂屋”。许世英为药狮庵和月山“堂屋”分别题词,并下令予以保护,这两栋建筑又一次幸免于难。

寨基山

五、二十世纪药狮庵的命运

刘荣华曾经担任过民国时期的师长和县长,民国二十三年,他在家乡修建了宅第。后来他又为药狮庵和“堂屋”捐献财物,清明或冬至为祖先修坟立碑。听健在的老人们说,直到文革前期,每年大年初三,元敬公的后人们都去药狮庵,先去“祖先堂”祭祀祖先,祭祀结束由庙里的和尚提供午饭,酒菜都很丰盛。庙里的曹姓和尚把素菜制作成鸡鸭鱼模样。午饭之后,大家一起聚会聊天。每年清明的时候,由不少宗亲去药狮庵祭祀扫墓,“那时有哪些村庄的宗亲们参加?一般有多少桌呢?”我好奇的问“三爹爹”。“只要是元敬公的后代都可以参加,主要是月山、小洼、桦树岭那边、*屯刘壕等,住得较远的地方有时不来,有时有七八桌,我们这一片一般都是你的曾祖父带着我们去。”三爹爹说起往事,仿佛昨天发生的一样。

寨基山

六、最近七十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药狮庵变成砖桥乡林场的一部分,村庄里“老堂屋”由于没人敢拆除一直保留下来,此后“吃食堂”、“大炼钢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项运动接着一项运动进行。我们村庄的所有人都搬到山后面一个叫做“瓦窑”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些中学生,他们烧毁了元敬公和海阳公的神位,也破坏了许世英题词的匾额。“文革”结束以后,历史的车轮让中华民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村民们继续去药狮庵烧香,也重新打扫了“老堂屋”,逢年过节的时候又重新排队去祭祀祖先。只是当年那些匾额不知所终。这使我想起小时候白居易的一首诗最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寨基山

人物简介

刘秉璋(~),晚清重臣,淮*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成都教案”中维护民族利益,清廷罢其职。一生淡泊名利,却十分重视教育,为家乡捐建了三乐堂书院、南京庐江试馆,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材。

刘体智(~年)民国官员、藏书家。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

许世英(年—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殿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中国近代*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作者:刘光华、编辑:刘喜平)

资料来源

庐江刘氏宗族(元和堂)

十九世孙

刘勤开,出生于年,早年家住刘墩村小洼组,后来随父亲搬迁到月山组。

刘开树,出生于年,刘勤开的四弟。

刘建开,出生于年,作者的父亲。一直住刘墩村月山村民组。

二十世孙

刘式银,出生于家住刘墩村卜岭贾老村民组,砖桥乡林场创建后,一直在药狮庵工作。

刘光华,谱名刘式圻,字沐之,出生于年,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刘墩度过,高中毕业读大学时离开家乡,现住马鞍山。

二十二世孙

刘喜平,出生于年,字哲铭,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庐江度过,现居合肥。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证刘氏宗祠药狮庵老堂屋和庐江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