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日讯眼下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在德州,西瓜有着多年的种植历史。今年47岁的史庆法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他在当地探索推广的高效套种模式,实现了亩产西瓜斤以上。如今,史庆法还担任德城区吃不够联合合作社理事长,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营销,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他本人也被评为“德州市十佳职业农民”。而史庆法与西瓜结缘的故事,还要从9年前的返乡创业说起。
“现在就到了把这个叉及时拿掉的时间了。”眼下,在德城区*河涯镇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50亩大棚的蔬菜正值生长关键期。身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史庆法正在挑拣弱苗,对瓜农菜农进行技术指导。
奇怪的是,偌大的西瓜大棚里不见西瓜,却只有茄子,这是为啥?菜农史庆*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棚内套种的是早春西瓜,在5月中旬喜获丰收,10天内就销售一空了。史庆*称,“原来的种植模式比较单一,单纯光种西瓜,在基地上学到了西瓜套种茄子,这个技术能增产增收。”
农户口中的新型“套种技术”,就是史庆法9年前返乡创业后,为发展品牌化经营而实行的高效种植模式,西瓜套种大红袍茄子,甘蓝套种茄子,这种模式实现了亩产西瓜斤以上,茄子斤以上。
史庆法告诉记者,“等西瓜卖完了,茄子开始上市了。对农民来讲,一个春季种植两种作物,从4月份一直到11月份,老百姓每天都有收入,一亩地的纯收入有块钱。”
年,史庆法离开老家北上天津,历经10年,成功创业。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听说家乡德州要发展南部农业生态区,便毅然返乡探索科技农业,带着父老乡亲共同创业。然而,等他刚一回来,一道难题就摆在了眼前。
史庆法称,“老百姓种植的作物比较杂,品种统一不起来,外地客商来收购时,无法实现品牌化的销售,所以影响市场的销售量。”
若想实现品牌化经营,就需要产业化种植和标准化经营,这对当时刚走上农业之路史庆法来说,挑战着实不小。就在这时,当地*府有关部门主动上门帮扶,给他带来了最急需的惠农*策和技术扶持。
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王荣江谈到,“我们科技特派员经常来基地指导蔬菜栽培的种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等,通过高效模式的技术推广,亩增收大约1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在当地*府的协调和指导下,史庆法探索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打造了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成立了“吃不够联合合作社”,对入社农户免费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优惠的种苗和肥料,在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种植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千户以上的种植户增收致富。*河涯镇大史庄村村民史庆怀说到,“原来我在外地上班,工资元,现在一个月元左右,离家近也方便。”
多年来,史庆法一直致力于德州有机西瓜种植,西瓜栽培采用一个瓜秧三个蔓技术,创新采用新西兰奶粉发酵灌溉技术,西瓜甜度达到13.9度以上,列入德州市名优农产品名录。如今,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德州西瓜节,不仅擦亮了德州*河涯西瓜的百年品牌,还覆盖了京津冀地区的农贸市场。
史庆法介绍说,“今后我们想把农产品的深加工,作为二产业的主要发展目标,实行品牌化经营,把我们吃不够的品牌做大做强,让周边老百姓的农产品走向高端,卖上好的价格,让老百姓有更高的收益。”
闪电新闻记者刘振实习生王怡晨德州台王影张勇德城融媒贺鸿飞德州报道